
一不留神,广州巨神绳缆绳网有限公司将会位于广州第二CBD-黄埔临港经济区的核心位置了,骄傲呀!

日前,黄埔区政府网就黄埔临港经济区(南片)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评公众参与进行第二次公示。
环评报告中,透露了系列有关该片区的城市规划结构、功能分区、土地利用规划、开发强度与密度、综合交通规划等重大信息。
特别是近期备受大家关注的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,也在环评文件中得以进一步明确。
环评报告提到,黄埔区积极对接广州市新一轮轨道线网规划方案,黄埔临港经济区内共规划形成轨道交通线路15条,包括:城市高速轨道2条,地铁快线3条,地铁普线4条,有轨电车6条。
同时,根据《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18-2035 年)》草案公示方案,黄埔临港片区内在现状广深铁路、广汕高铁(在建)的基础上,规划有广中珠澳高铁、广深第二高铁,并在规划区北侧设高铁站一座,即此前盛传的“黄埔新客站”。

最新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航空航运铁路图
➤规划目标与总体定位
环评报告提出,围绕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总目标,强化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功能,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,完善大交通网络体系,加强城市信息网络建设,塑造城市特色风貌,构建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等,并根据新的发展条件和新的发展需求对临港经济区的功能、规模、格局和设施进行优化。
报告提出,本次规划确定的黄埔临港经济区的定位为:新时代的全球创新港城、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服务创新区、世界级城市群的新贸易创新中心、传承海丝文化的绿色人文城区。

本次规划形成了“两带多廊、生态织补、六区多点 、产业联动”的整体结构。
其中,“两带多廊、生态织补”是指:保育龙头山、江心岛为重要的绿色生态基底,以珠江景观带及东江景观带为统领,多条通江廊道,整合绿地、水脉形成生态网络。
同时通过“六区多点、产业联动”,打造六大分区:航运服务商务区、国际科技展贸区、国际总部中心区、全球智创集聚区、文化创意展示区、绿色生活配套区。

临港经济区南片六大功能区示意图
此外,根据《广州新黄埔发展战略规划纲要》及广州市总控联动城乡规划一张图,本次规划涉及 ZX0703、ZX0707、ZX0708、ZX0709 等 4 个功能单元。
各单元主要功能如下:
ZX0703、ZX0707为第二中央商务区核心区,以商业、商务办公为主要功能;
ZX0708、ZX0709为生活配套片区,以居住为主要功能。

临港经济区南片四个功能单元示意图
➤宅地和绿地占三成
黄埔临港经济区南片位于黄埔区南部滨江区域,南临番禺区,北至黄埔东路,东至开创大道,西至黄埔区区界。规划用地总面积约 20.2 平方公里,居住人口约 20.45 万人,就业人口约 27.41 万人。
环评报告显示,黄埔临港经济区南片总用地规模 2020.57 公顷,建设规模为 1706.4万㎡,较现行控规增加 665.3万㎡。城市建设用地 1058.34 公顷,主要分为二类居住用地、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、工业用地和绿地、预留发展用地等五大类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片区的土地用途上,居住用地、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、绿地与广场用地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四类土地超过6成。
其中规划居住用地 159.83 公顷,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5.10%,主要分五个片:珠江村、南湾村、夏园村、沙步片区、南岗片区。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165.73 公顷,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5.66%。
而工业用地分布于南湾村、夏园村南侧,面积仅3.20公顷,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.30%。
规划积极落实珠江景观带规划要求,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达234.04 公顷,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22.11%,占比最大。沿江绿地增多,打造多处公园,预留通江廊道并形成生态网络,将有效避免珠江边高层建筑的“屏风效应”,做到还江于民。

黄埔双岗湿地生态公园效果图
最新公布的《广州城市设计导则》提出严控生态景观区周边建筑退距,“三个十公里”范围的珠江边保留100-200米的公共绿地,由滨江绿带取代高层建筑。依托城市道路、河流、规划城市绿道,结合城市通风条件,以绿地斑块为源,基于最小成本的原则,构建绿地廊道网络,形成多样性的生态廊道。
与此同时,基于第二中央商务区、南海神庙等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范围、岑村机场等高度控制要求,本次规划将规划建筑高度分为 9个区间控制,分别为 0-9 米,9-15 米,15-24 米,24-60 米,60-100 米,100-150 米,150-200 米,200-300 米,300 米以上等。
建筑高度只对高度上限控制,不控制高度下限。地标塔楼建筑高度达到500 米以上的,应征求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意见。
临港经济区南片景观系统规划图
➤规划15条轨道并设高铁站
环评报告显示,黄埔区对接广州市新一轮轨道线网规划方案,黄埔临港经济区内共规划形成轨道交通线路15条,其中,城市高速轨道2条,分别为17号线和28号线,设计速度 160-250公里/小时。
地铁快线3条,分别为13号线、25号线和7号线,设计速度100-140公里/小时;
地铁普线4条,分别为5号线、黄埔地铁1号线(远景预留西延线)、12号线支线(远景预留)和30号线(远景预留),设计速度80-100公里/小时;
有轨电车6条,分别为HP2、HP3、HP7(向东延伸与增城区有轨电车衔接)、HP8(向西延伸与天河有轨电车衔接)、HP9、HP13 等。
环评报告还提到,根据《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18-2035 年)》草案公示方案,规划有广中珠澳高铁、广深第二高铁,并在黄埔临港片区设高铁站一座。
环评报告提出,广中珠澳高铁线沿东二环高速穿过规划区,地面和高架车站主体以及线路轨道结构外边线外侧30米内、城市轨道交通过江隧道结构外边线两侧各100米范围内为控制保护区范围,控规应进一步衔接,并控制好广中珠澳高铁建设廊道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前热议的新规划高铁站黄埔站(又称“黄埔新客站”),其选址在此次环评报告中越来越清晰——“高铁站点位于规划区北侧”。与我们此前分析的位于广深铁路两侧,大概率在黄埔体育中心东侧大体一致。

广深铁路线黄埔体育中心周边现状
➤17号线和黄埔1号线不是一回事
环评报告在轨道交通方面最大的亮点,是17号线与黄埔地铁1号线。
近期颇为神秘的新规划地铁快线“17号线”,此前有网友传为取代了黄埔地铁1号线。而在此次环评报告中,17号线与黄埔地铁1号线,明确为两条不同速度的线路;同时,这两条线的建设时序也不同:黄埔地铁1号线是远期路线,而17号线的时序应在前。
广州巨神绳缆绳网有限公司(微信手机同号15902080804、QQ:1152060098,E-mail:32389820@163.com,http://www.gzropes.com),位于广州市黄埔区,专业生产各种船用绳缆绳网,以及各种配套产品,品质优秀,现货供应,厂家直销,品种齐全,现货供应,物美价廉,可按照用户要求定制。欢迎垂询。我司在全国各大港口基本上均设有分支机构,可全方位为广大用户提供完美服务。
另外,环评报告还提到,黄埔地铁1号线远景预留西延线。西延线到底是从何处西延?会是西区吗?
既然17号线没有取代黄埔地铁1号线,那么它的走向如何呢?
有网友分析,原来的知识城至南沙高速地铁(广中珠澳线)改线经黄埔站后,17号线可能沿原知南线知识城-莲花区间+原番禺17号线布局,在黄埔区内大体与7号线二期平行,构成广州地铁东三线。
另有地铁族网友进一步猜测17号线黄埔段的走向:化龙广汽过江-庙头-天安云谷-广园路-云埔工业区-粤港澳创业基地(伴河路)-香雪-长平。
该网友认为,这样走线比较直,重点是可以兼顾多个重点开发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区。
“庙头是第二CBD,粤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和天安云谷是黄埔打造大湾区的重点项目,云埔工业区是广深港科技长廊的节点之一,香雪是科学城区府中心,长平是重要居住产业区长岭居的交通枢纽。”
不过,以上均只是坊间网友猜测,并不一定准确。注意以官方发布为准。
➤七横十一纵二十六射线
对外道路方面,环评报告提出,规划形成“七横十一纵二十六射线”对外交通路网结构,与珠三角、主城区和周边组团均有便捷的高快速联系通道,构建湾区一小时商务交通时效圈和主城区30分钟通勤交通时效圈。
其中“七横”:分别为广园快速路、广深沿江高速、中山大道-护林路、大沙地东路、黄埔东路、港前路、临江大道东延线。
“十一纵”:分别为广州环城高速、东二环高速、汇彩路、珠吉路、琶鱼隧道、茅岗路、丰乐路、石化路-沙鱼洲隧道、开发大道、东鹏大道、开创大道。
根据规划,东西向将增加护林路-中山大道、临江大道等通道,能够分担广园快速路、黄埔东路的交通压力。
水上交通规划方面,规划区内国际邮轮港 1 座,占地面积约39764平方米;规划水巴码头 4 座,分别为鱼珠码头、裕丰围码头、文冲船厂码头和南海神庙码头(远期规划)。

广州巨神绳缆绳网有限公司(微信手机同号15902080804、QQ:1152060098,E-mail:32389820@163.com,http://www.gzropes.com),位于广州市黄埔区,专业生产各种船用绳缆绳网,以及各种配套产品,品质优秀,现货供应,厂家直销,品种齐全,现货供应,物美价廉,可按照用户要求定制。欢迎垂询。我司在全国各大港口基本上均设有分支机构,可全方位为广大用户提供完美服务。